关于遗传性近视的认定
一般认为近视高于6.00屈光度,则称高度近视或病理性近视。此种近视呈进行性发展,到晚期可发生退行性变,因此视力可逐渐减退,且配镜不能矫正。但对于一个刚患近视的孩子,其近视是否遗传,遗传程度多大,得有相关人士认定,如何认定?对于一个初患者或低度近视患者,是否具有遗传性,遗传程度多大,不能等到600度以后才去断定是遗传性近视。因此遗传性近视的认定对于确定保健目和疗效具有指导意义,按遗传程度的轻重分:有遗传性、有明显遗传性、有显著遗传性,实践中总结如下认定方法:
1、相似比较法:双亲与孩子的眼球及外观具有相似性,如果孩子与一方的眼球外观相似,而且这一方近视明显,外观也与95%以上的人有明显差异,则此种情况的遗传概率较大。而相反,即便双亲都是近视,孩子也未必具有遗传性。
2、对于一些中高度近视患者,因戴眼镜等原因导致眼球严重变形(主要是突出),判断这种情况,往往经过初步保健,待眼球突出情况基本视力保健后再做判断就比较准确。
3、有人认为先天性近视是遗传性近视,但这属另一认识范畴。很小就近视者未必是遗传性近视。另一观点是关于眼球结构的遗传,其观点是有些人的眼球结构容易患近,而另一些人却不易。
4、如果单纯从双亲近视判断孩子近视的遗传性或从基因角度去认定,虽然有一定依据,但从保健方法及目的选择上就显得意义不大,因为目前还没有与之相关的保健方法,这就是本人没有从这方面探讨的原因。
5、从染色体基因角度看“有研究表明我国高度近视眼的发生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,即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者,子女100%为高度近视;父母一方为高度近视者,子女50%为高度近视”——尽管这种认识尚待证实,但至少说明孩子近视与双亲的关系密切。
此外,还有生活习惯的迁移——因为父亲经常看书,儿子就经常看书,因为父亲是电脑操作员,孩子就经常上网;因为双亲都是知识分子,所以孩子学习也很用功等诸如此类的习惯带有很大的感染性,因而表现为遗传性,但实际上并无遗传性,这也是应当注意的一个方面。
遗传性近视的防治方法
遗传性近视仍符合用进废退的一般规律,所以不是绝对不可防和防加深,但比非遗传性近视的防治要难。所以对有遗传倾向的孩子,家长更应重视近视的防治,做到“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避免”。
一、大龄近视当人的近视到二十岁甚至三十岁后,近视是否发展与工作环境及用眼习惯密切相关,长期看近是引起近视的主要原因。既然大部分近视患者都遵从这一规律,那么遗传性近视患者更符合这一规律,对遗传性近视患者,尤其是度数较高的近视患者更应当注意用眼卫生及防近治。
- 共2页:
- 上一页
- 1
- 2
- 下一页